“刚消下去一颗,旁边又冒出好几颗……”已经过了青春期,而且明明细心护肤、忌口早睡,痘痘却依然隔三差五来“报到”,甚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像个甩不掉的“小麻烦”,让人忍不住对着镜子叹气,这场战“痘”到底什么时候能结束?
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(主持工作)曾明副主任医师表示,分级分类、对症处理才是科学战“痘”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看懂痘痘:从轻到重表现不同
痘痘(学名“痤疮”)之所以难缠,往往是因为没有“对症下药”。不同类型的痘痘,治疗方法大不相同。只有科学分级、分类迎战,才能真正做到控痘有方、恢复自信。
痤疮的发生与皮脂分泌过多、毛囊角化异常、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。根据严重程度,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:
轻度(Ⅰ级):主要表现为粉刺和少量丘疹,没有明显炎症。
中度(Ⅱ-Ⅲ级):除了粉刺和丘疹,还出现红色炎性丘疹和脓疱。
重度(Ⅳ级):出现深部的结节、囊肿,容易留下痘印、痘坑,甚至疤痕。
分级战“痘”,精准治疗是关键
1.轻度痤疮:外用药为主
如果只是偶尔冒几颗粉刺或小红丘疹,可以考虑使用外用维A酸类药膏。这些成分能促进角质代谢、疏通毛孔,预防痘痘形成。
2.中度痤疮:口服+外用联合
如果痘痘数量多、范围广,甚至伴有脓疱,通常需要口服抗生素联合外用药治疗。抗生素可以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繁殖,控制炎症,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疗程服用,避免耐药。
3.重度痤疮:内服异维A酸软胶囊
如果脸上已经出现大颗结节、囊肿,很可能属于重度痤疮。此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异维A酸软胶囊。它能显著抑制皮脂分泌、减轻毛囊阻塞和炎症,从根本上降低复发率,并最大程度预防痘坑和疤痕的形成。
有些痘痘,问题不在表面
反复长痘也可能与内分泌有关,尤其是女性如果伴有月经不规律、体毛增多等情况,要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等内分泌疾病。这类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水平调节治疗,否则单靠外用或常规口服药往往治标不治本。
辅助治疗:加速恢复、减少痕迹
除了药物治疗,现代皮肤科还有很多有效的辅助手段:
红蓝光照射:蓝光杀菌抗炎,红光修复舒缓,适合炎性痘痘的辅助治疗;
果酸/水杨酸焕肤:帮助老废角质脱落,减少粉刺生成,改善痘印和毛孔粗大;
医用修复产品:配合使用含烟酰胺、壬二酸等成分的护肤品,有助于舒缓维稳。
文|记者刘颖颖通讯员刘山青戴希安简文杨
图|医院提供